审计学专业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初步运用会计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简述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内容和国家审计与民间审计的区别。
答:审计按不同主体划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意审计,并形成了三类审计组织结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
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都是外部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1)审计方式不同。国家审计是强制审计,民间审计是受托审计。
(2)审计对象不同。国家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
(3)职能履行不同。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宪法与有关规定可以主动地制定审计计划,民间审计的内容受委托人的限制,只有在接受委托之后才能履行职责;
(4)审计范围不同。国家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政府各部门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民间审计的范围则比较广泛,它可以接受任何单位的委托对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查证和提供咨询服务。
2、什么是审计关系人?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审计的关系人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中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的当事人,即审计人、被审计人、审计委托人。
审计人对审计委托人负责,验证、审查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并提出审计报告或管理建议书。被审计人一般为财产代管者或者经营者,对审计委托人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并由审计人对其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审计委托人一般为财产所有者,当其财产受托被审计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以审计监督。只有由三方面关系人构成的关系,才是审计关系。
3、如何理解审计的基本特点?
答: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包括机构独立、人员独立、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审计的权威性是指审计机构的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权威性是保证有效先例审计权力的必要条件。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4、审计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各职能间存在何种关系?
答:审计的基本职能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经济鉴证。
经济监督是存在于各种审计形式之中的一种固有职能,也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宏观和微观经济活动的全面监督与督促。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的会计记录和财务事项进行监督。民意审计的经济监督是代审计委托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
经济评价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预测、决策、方案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评价应该力求准确,实事求是。
经济鉴证是指通过审查鉴定,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合法和合理,是否可以信赖,并作出书面证明。
审计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经济监督是基础,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是经济监督的演进和发展。
欢迎关注【湖北专升本网】获取专升本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