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旅游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基本理论联系现实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答案】商务
【解析】现代旅行大部分是出于消遣目的的休闲旅行。然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游活动是始于经济目的的商务旅行,而非消遣旅行。
2.【答案】国际包价旅游
【解析】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莱斯特巴黎参观博览会的旅游活动,这次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时间为4天;②费用采用的是一次性包价,包括住宿费和往返交通费共为36先令。这是世界上首例包价出国旅游,标志着国际包价旅游的开端。
3.【答案】1865
【解析】关于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魏向东在《旅游概论》中指出: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4.【答案】旅行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经济目的的商务旅行仍占主导地位;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主观上缺乏对旅游和度假的要求。
【解析】纵观19世纪以前中外旅行活动的发展,可发现普遍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②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虽然有所发展,但在规模上居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商务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其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开展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广大劳动民众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双重压迫,客观上很少有能力参加这类旅行活动。
5.【答案】收入水平
【解析】旅游需要是在其基本物质资料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精神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才可能产生旅游动机。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的消费。对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收入水平反映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决定其能否实现旅游活动及旅游消费水平高低。
6.【答案】可支配收入
【解析】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一部分收入,即个人收入扣除全部纳税之后所获得的收入。
7.【答案】差旅型
【解析】差旅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有:①出行次数较为频繁;②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是舒适方便,消费较高③出行没有季节性;④对旅游时间地点及旅游方式几乎无选择自由;⑤在目的地一般停留天数较少;⑥对价格不敏感。
8.【答案】我国出国人员
【解析】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非海外游客包括:①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的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②各国驻华使馆人员;③常住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新闻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④乘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旅客、机组人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和船员;⑤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⑥回大陆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⑦在我国已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⑧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9.【答案】旅游动机、收入水平、余暇时间、身体条件和家庭负担状况
【解析】一个人成为现实旅游者的影响因素有:①收入水平;②余暇时间;③其他因素,包括:一个人的身体能力状况和家庭拖累状况等。
欢迎关注【湖北专升本网】获取专升本最新资讯。